无障碍浏览
索引号000014349/2024-1017365
发布机构发文日期 2024-08-01 15:39
文号水府办发〔2024〕24号是否有效
标题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水城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 年)的通知

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水城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 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8-01 15:39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水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各人民团体,省、市属驻区有关单位,区属企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水城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 年)》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 年 7 月 31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六盘水市水城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 年)

为推动六盘水市水城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 年)的通知》(六盘水府办发〔2024〕1 号)要求,结合水城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企业带动、文旅带动、市场带动,推进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实现全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全区中药材产业实现效益提速,重点发展以道地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品种,形成 1—2 个具有全市影响力的中药材重点产品产业集群,中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 3.5%以上;到 2030 年,中药材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中药制造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全区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3 万亩、产值达到 0.5 亿元,形成产值超过 0.8 亿元具有带动能力的中药材产业链条。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1.建立中药材良种育苗基地。加强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繁育研究,鼓励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药企业协作选育优良品种,在杨梅乡、新街乡等乡(镇)建设中药材、民族药材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提升中药材、民族药材供种保障能力,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地方补贴范围。争取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和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科技等部门相关资金,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培育黄精、白芨、淫羊藿、天门冬、重楼、前胡等特色中药材品种以及猕猴桃、生姜、刺梨、茶叶等基础条件良好的食材品种。(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各项任务责任单位均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不再列出)

2.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区中药材产业聚焦黄精、白芨、白术、黄柏等重点单品布局,杨梅乡以黄精、白芨、天门冬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度。到 2030 年,全区建成 200 亩以上标准化基地 2 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

3.规范“定制药园”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白芨、黄精、黄柏等特色优势单品,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加工企业及销售企业紧密合作,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建设“定制药园”,提升加工转化率、增加种植经济效益,到 2030 年,建成“定制药园”6 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

(二)完善中医药产销体系

4.健全中医药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引培。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农业现代化基金支持,有针对性的培育、扶持及引进省级、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提高全区中药材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助推全区中药材持续高质量发展。围绕水城区产业基础较好的黄精、白芨、天门冬等重点单品,积极对接省内外等医药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水城区投资兴业,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不断提升全区中药材产业市场竞争力。建设产地初加工基地。依托水城区林源发展有限公司,聚焦黄精、白芨、天门冬等重点单品,围绕杨梅乡、坪寨乡等核心的产区,打造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初步构建重点单品产地初加工集群,促进规模化种植与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优化布局加工冷链区域,建设全区农产品交易中心,按照农产品特点分成板块与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使用。积极对接国内外有关企业、科研院所,推荐水城区道地特色品种中药材。加大市场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份额。培育懂营销、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同时,打造市场销售区域,建设中药材交易中心,按照中药材特点分成板块与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构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群。开展现代化清洗、烘干、分拣、分级等初加工,分级扶持、重点推进。针对规模小种植面积不大的合作社和散户,重点引导其购置小型清洗、烘干等设备;针对产业规模集中度较高的种植基地,重点扶持建设一批中大型初加工基地,进一步完善初加工能力,解决好仓储、流通环节设施设备,以点带面,逐步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到 2030 年,全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数量达到 5 家以上,构建水城区中药材重点单品初加工集群。(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

5.积极推广应用一体化电商交易平台。推进中药材(大健康)电商交易平台应用,推进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一体化。加强中药材产地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支持中药材通过一码贵州平台、“1+8+N”电商供应链云仓体系、贵荟馆省外仓体系等拓展我区中药材市场销售渠道。鼓励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采购、使用黔产道地药材及“定制药园”中药材。(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6.推动中医药与康旅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康养水城”品牌养生内涵,充分发挥全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依托杨梅国有林场、玉舍森林公园、百车河景区等,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中医“医养康游”一体的示范区。充分利用水城的气候优势,依托百车河温泉、玉舍森林公园、杨梅林场等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山地旅游,推广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道地药材种植相结合的养生体验基地,打造“康养水城”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突出“药食同源”理念,开发药膳食疗产品。以米箩、野钟片区为重点,合理利用水城刺梨、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及半夏、白芨等道地中草药等产业在保健品领域的潜力,同步开发铁皮石斛、时令果蔬、天然果汁酸乳制品等功能性食品;开发具有水城特色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产品,建设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和基地,打造具有水城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康养品牌。到 2025 年,建成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1 个,建成中医药健康旅游省级示范基地 2 个。(责任单位: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区

卫生健康局)

7.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社会力量按规定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康复为主的中医诊室;鼓励中医医疗机构自建、托管养老康复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

8.推进中医药与保健品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大中药保健产品和衍生品的研发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以黄精、刺梨、猕猴桃等为重点,研发以道地药材为基础原料的食品、药膳、饮品、保健品、药妆等高附加值的大健康产品,拓展中医药衍生品产业。(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加强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

9.推动中药新药及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应用。鼓励制药企业开展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挖掘新适应症新用途等二次开发。支持挖掘开发经典名方、民间验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推动全区中医医疗机构在全市范围内调剂使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支持医疗机构申报外省确有疗效的已注册或备案的制剂品种。鼓励中药制造企业或六盘水市中医医院(水城区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药制剂中心,提供制剂研发、委托配制、代煎代配等服务。(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卫生健康局)

10.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鼓励支持制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基础研究,研制、开发、生产中药配方颗粒。鼓励制药企业使用“定制药园”中药材生产中药配方颗粒;鼓励各级各类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落实将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中药饮片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医保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

(五)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

1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4 年底前完成六盘水市中医医院(水城区中医医院)三级中医医院注册;健全以六盘水市中医医院(水城区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中医科为骨干,街道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为基础,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展改革局)

1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争取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医院交流合作,支持医疗机构培育创建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优势专科。加快六盘水市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到 2025 年,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 10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 6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全区文化发展规划,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中医药科普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建设一批省级、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鼓励申报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中医药文化遗产认定、记录、建档等工作。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加大本区域新闻媒体对中医药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活动。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贯通,制作一批科学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营造本区域内城乡居民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卫生健康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区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编制本级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教育、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林业、医保等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尽快制定具体支持方案和配套措施。将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产业专班,建立会议制度、调度制度、报告制度及联系制度等工作机制,确保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共同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

(二)强化融资保障。区级财政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力打造“贵人服务·和谐水城”营商环境品牌,开展中医药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中医药种植、生产、加工、应用等上下游企业落地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多方面筹措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申请“四化”基金、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衔接、“黔药贷”等资金支持。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担保力度,积极推荐和指导具备条件的中医康养旅游项目申报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责任单位:区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大中医药事业产业领域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定期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开展的名中医和优秀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评选,为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支持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并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招聘考试,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

解读材料:六盘水市水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六盘水市水城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