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城区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自2018年起,水城区已累计投入8.9亿元,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初步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然而,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性、季节性缺水仍然困扰着当地群众。为此,水城区在现有骨干水源和输水管网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专家与群众代表深入调研,争取项目与政策扶持,统筹2.5亿元资金,全力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实施了包括杨梅水源连通工程、都格供水补短板及水源补充工程等在内的73个水利项目。
水管员正在检修管道。陈忠校 摄
截至2024年12月,水城区已构建起覆盖全区的供水保障大水网,包括30座水库、143座山塘、56座水厂、70座泵站、1976个水池以及长达1.3万公里的输水管道。这一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及水质水量不稳定等问题,还推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目前,水城区的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51%,规模化供水率达77.86%,远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水城区水利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殷辉告诉记者:“2024年,水城区水务局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3.2亿元,实施梁家沟水库、发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水利项目20个,建成河湾、雨汪河、谢家、方家沟、沟座等5座水库和贵州省水城区乌图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18个,建成规模化供水管道271公里。全年共谋划储备水利项目26个,估算总投资36.5亿元。”
在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水城区将工作“焦点”聚焦于河湖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上,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区级河长带头巡河,各级河长认真履行职责,区级河长共巡河72次,乡、村级河长共巡河8194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清四乱”行动,完成河湖问题整改27个。完成全区80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河湖名录复核。此外,还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长江、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府检联动”工作方案(试行)》,进一步健全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供水保障与否,群众口碑是关键。水城区水务局紧抓责任落实,以“三级包保”“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为抓手,每年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全覆盖排查,每月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确保饮水问题监督举报渠道畅通无阻。通过健全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实现了农村供水安全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保持了动态清零的良好态势。
工作人员利用院坝会宣传相关知识。陈忠校 摄
在节水宣传教育方面,水城区水务局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多维度、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的方式,持续推进节水宣传活动。同时,还大力推进节水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线下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水氛围。
在安全生产及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水城区水务局落实了全区38座已建水库水电站和131座山塘的防汛责任人,编制修订了109份水库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并多次启动应急响应,发送预警短信8.2442万条。此外,还加强了水利行业安全监管,全年完成了566条隐患整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下一步,水城区水务局将进一步强化‘三个责任’落实落地,建立健全农村供水持续排查工作机制,提升水城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及规模化供水率,提高群众用水方便程度和满意度,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水城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发林表示。